半轮秋月映江河,人生如梦亦如虹
作为中国人最喜爱也最常用的意象之一
月被赋予了众多深邃而浪漫的意涵
古往今来,无数文人墨客以月寄情抒怀
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佳句
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
这是由明月反观自身、观照自我
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
这是由明月牵引思绪回归故土
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
这是于清澈月光中抵达心灵的澄明之境
“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”
这是由明月到人类命运与共的广博胸襟
望见月亮却从不止是月亮本身
逐渐成为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
于中国人而言
赏月即是观照人生
值此中秋佳节
就让我们一同赏月观人生
在大师的回忆录中
洞察个体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复杂交织
窥见一个时代的真实切面
从而以更广阔的心胸
面对人生的起落沉浮、时代的潮涨潮落
一
记取前尘非为怨,笑谈风月且从容
《我那些成长的烦恼》
“不论贫穷还是病患,不论缺煤还是少粮,不论家在这里还是那里,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,困难总是会被克服的。而只要我们对别人的帮助深怀感激,就会有更多热心的人愿意帮助我们——这是我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史证明了的……”
当代著名作家、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,首部关于童年回忆的中长篇小说。
阅读指路 >>>
书中,梁晓声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,以懵懂少年的视角,勾勒出乡间孩童嬉戏的童年岁月。
成长路上,会有困惑、烦恼与挫折,这些是不必避免的。然而,正如梁晓声所言,只要有家的温暖,有亲情、友情的支撑,在爱和善的氛围中,就能积蓄起战胜困难走出挫折的足够力量,去抵御生命中所有的严冬。
>喜欢这本书的人还喜欢:
《老家》
“手持烟火以谋生,心存诗意以谋爱”,为生活奔波的我们,与豆瓣人气作家刘汀一起回家看看吧!
《回忆鲁迅先生》9.3
“30年代文学洛神”萧红代表作,描绘立体真实的鲁迅先生。
《我这有限的一生》
散文家周作人的彷徨与自省,执中庸之道,以平淡之笔触,于苦味中消遣人生。
《毕竟流行去》
著名作家翟永的个人回忆录,再现当代流行文化,呈现一代中国人共同记忆之凝聚。
二
得失荣辱皆过客,唯有清辉与我同
《红渠留梦》
“记向深宵夜话,长空皓月晶莹。树杪斜飞萤数点,水底时闻蛙数声。尘心入夜明。对酒已拼沉醉,看花直到飘零。便欲乘舟飘大海,肯为浮名误此生。知君同此情。”
“诗词的女儿”叶嘉莹女士的第一本传记,通篇可见其赤子之心。
阅读指路 >>>
叶嘉莹向我们讲述了她自出生起至近年的人生经历、诗词创作、师友交游等,语言真挚亲切。
在前辈师门的熏染下,她大半生孜孜不倦地投身诗词研究与教育,诗词亦塑造了她的品格——朴实、谦逊、刚强,始终抱有操守,矢志不渝。人应有所持守,无论处境如何,都要坚守内心,不失本真,这是叶嘉莹女士以其一生写给我们的箴言。
>喜欢这本书的人还喜欢:
《京华忆往》
跟汪曾祺一样会吃、爱玩的文物专家王世襄带我们逛京华,讲授关于吃和玩的绝学。
《记忆三书 同学少年》
“时也,运也,命也”。学人周志文以质朴之笔写尽同学深情,写尽命运之戏谑、离奇。
《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》
足以让波伏瓦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宝座的鸿篇巨制,一部眼界非凡的“大历史”。
三
家园何处是?银轮照万古
《王赓武回忆录》
“这些从事文史工作的朋友提醒了我,我们夸夸谈论历史的重要性时,其实无感于亲身经历某段历史时期的人们是什么感受、有什么想法。我们往往诉诸文献,试图以此捕捉苦与乐的时刻,尽管这有助我们想象他人过往的片段,但我们太缺乏人们实际经历的故事。关注地方文史遗产是第一步,鼓励大家分享人生或许可以是下一步。”
史学家、教育家、“唐奖 • 汉学奖”得主王赓武亲笔撰述的珍贵文本,一部丰富又极为坦诚的回忆录。
阅读指路 >>>
在这份充满历史细节、家族记忆与个体历程的跨时代记录里,年近九旬的王赓武回首昨日岁月,坦言自己站在“多重世界”的交点。然而,在那个“变动随时会降临,人们可能轻易就被从根切断”的时代,却“没有东西能挡在他认识万物的道路上”。
在不确定的时代洪流中,如何以自己为定点,创造自己的家园?这位长久漂泊的学者,用他的一生作答。
>喜欢这本书的人还喜欢:
《徐铸成回忆录》
主席亲自召见的著名记者、新闻学家,带你见证中国现代报业的发展史,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政海波澜。
《经历》
英国“文坛教父”马丁.艾米斯用小说手法“创作”的先锋回忆录,一部关于艾米斯文学世家和英国文坛的真实书写。
《维克多.雨果回忆录》
记录了文豪雨果近五十年的思想及见闻,被《费加罗报》誉为“19世纪法国史的文献之一”。
小结
从大师的回忆录里
我们读到他们如何以生命抵御时代的尘埃
却也发现,即便将生命中的苦痛挫折铺陈开来
也如水一般平淡
而从这些平淡的记叙里
我们却得到了一种明亮的信念
如同月亮一般
因为不论如何
月光总是一样洒向人间
我们因这仿佛亘古不变的时刻
而获得许多的宽慰与祝福